作为拥有近 50 年历史的全球体育用品巨头,迪卡侬自 2024 年 3 月启动全球品牌焕新及 “北极星” 战略以来,在中国市场加速推进从 “平价大卖场” 到 “专业细分 + 本土深耕” 的转型 —— 从 2024 年上海亚洲首家自行车概念店落地,到核心商圈与社区店双线布局,再到细化九大核心品类品牌、增设四大专业子品牌,一系列动作紧扣中国运动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而成都户外概念店的亮相,不仅关乎迪卡侬自身在中国市场的未来,也或将影响中国运动消费市场的竞争格局。
《消费钛度》从“成都来福士广场”官方社交账号中了解到,迪卡侬亚洲首家户外概念店将于11月28日在此地正式开业。
具体来看,作为迪卡侬亚洲首家户外概念店,该店将定位于聚焦徒步、越野跑、攀岩、滑雪四大核心品类的专业门店,成为迪卡侬填补成都核心商圈专业户外装备场景化消费空白的重要一步。
![]()
“成都来福士广场”透露的照片可见,该店以垂直户外品类为核心布局空间,货架按功能细分出“越野跑附件”“多日徒步背包”“女士滑雪”等专区,越野跑区域的冲锋衣旁标注了“10000mmH₂O防水”的专业参数,徒步区则将背包按使用场景分类展示,滑雪区的装备以穿戴组合形式呈现。
店内采用场景化陈列逻辑,越野跑装备与户外环境海报搭配,滑雪服饰旁设置了头盔、护具等配套单品,部分区域还通过岩壁装置等元素还原户外氛围,替代了传统综合店的混合陈列方式。从视觉呈现来看,门店更强调户外场景的沉浸式体验,各专区均以对应运动的实景画面作为背景,专业装备的参数信息也直接展示在产品旁,突出了户外品类的专业性与功能性。
![]()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精细化的布局方式,不仅方便消费者快速找到所需产品,更能让我们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不一样的产品的特点与适用场景。同时,场景化陈列逻辑的运用,为广大购买的人营造出了沉浸式的购物体验,让我们消费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户外运动场景中,逐渐增强了花了钱的人产品的认同感与购买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 年,迪卡侬亚洲首家自行车概念店在上海浦东新区开业,聚焦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等专业品类,同样采用了 “核心商圈 + 场景体验” 的模式。
两年内,两大“亚洲首店”先后落地上海、成都,这背后被认为是迪卡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转型脉络。
正如迪卡侬的开店动作,成都首家户外概念店与上海首家自行车概念店的逐一落地,并非孤立的门店布局,而是迪卡侬品牌焕新下,在中国市场对专业运动细致划分领域一次又一次的深度探索。迪卡侬通过这两家有代表性的概念店,向市场清晰传递出其从过往主打大众化、综合性运动产品,向聚焦专业运动细分市场转变的坚定决心。
![]()
实际上,作为拥有近 50 年发展历史的全球体育用品品牌,该集团于 2024 年 3 月正式公开宣布全球品牌焕新,推出全新品牌宗旨 “Move People Through the Wonders of Sport”(以运动之美,赋能人人前行),并发布 “北极星” 战略,核心目标是通过全方位升级客户体验,让最广泛的大众能够可持续地享受运动的乐趣。
这一全球战略落地中国市场后,迪卡侬对旗下品牌矩阵进行了精准细化与升级:一方面保留并深耕 QUECHUA(户外运动)、TRIBORD(水上运动)、ROCKRIDER(山地骑行运动)、DOMYOS(健身运动)、KUIKMA(球拍类运动)、KIPSTA(团队运动)、CAPERLAN(钓鱼、荒野探险、马术运动)、BTWIN(滑板轮滑和城市通勤运动)及 INESIS(高尔夫及目标运动)九大核心品类品牌,覆盖大众运动全场景;另一方面,为契合消费升级趋势,单独设立 VAN RYSEL(公路自行车运动)、SIMOND(攀岩运动)、KIPRUN(跑步运动)、SOLOGNAC(狩猎运动)四大专业品牌,强化高端、专业属性的市场认知。
![]()
市场分析认为,这种转型背后,是迪卡侬对中国运动消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中国网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 (2024-2025)》显示,我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突破 4 亿人,细分运动人群持续增长,慢慢的变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 “能用” 的基础款装备,而是追求适配特定运动场景的专业产品。
在此背景下,迪卡侬顺势推出 Quechua(户外)、SIMOND(攀岩)等专业子品牌,并通过 “双轨陈列” 模式兼顾存量用户与增量人群,不仅体现了迪卡侬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也展现了其在品牌转型过程中的灵活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着“平价”标签的迪卡侬在中国市场正在从 “平价大卖场” 向 “专业细分 + 本土深耕” 进行转型。这被认为不仅有助于提升其在专业运动领域的品牌影响力,还能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日渐增长的专业运动需求,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运动市场的地位。
“平价走向高端、专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指出,迪卡侬的定位调整紧扣中国市场全渠道运营的发展现状,既立足其深耕多年的大众化消费基础,又针对性回应了花了钱的人产品的质量、专业服务的升级需求,是品牌在消费分级趋势下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
而除了门店形态的转型,迪卡侬正在加速构建 “核心商圈 + 社区店” 的双线渗透网络。据迪卡侬中国副总裁张淳迪此前披露,2024-2025 年,品牌计划在中国新开门店及老店焕新总数达 20家-30 家,不仅持续加码核心商圈,更向社区延伸,贴合 “15 分钟健身圈” 政策。
如在苏州狮山店,迪卡侬门店根据当地丰富的徒步、骑行资源,专门增设了专业设备体验区和路线推荐墙;在北京大吉巷店则侧重社区运动服务,开设了羽毛球拍穿线、运动装备保养等便民服务,甚至配备了障碍赛跑道和 “十项全能” 运动能量场。目前全国已有多家门店推出自行车调试、装备租赁等服务,杭州、上海等地部分门店还开通了自行车租赁业务,工作人员会按照每个用户身高和运动经验推荐合适的产品与路线。
![]()
市场分析指出,随着成都户外概念店的开业,迪卡侬的中国转型棋局进一步铺开。这家法国运动巨头能否在保持高性价比优势的同时,成功塑造专业品牌形象,不仅关乎其自身在中国市场的未来,也将影响中国运动消费市场的竞争格局。